2014年3月2日星期日

资产升值潮将逝 2014要找对趋势

信报财经月刊P092-0 98  |   曹仁超智慧  |   By 曹仁超  |   2014-01-01

同子女谈「钱」十分重要。

个人对「钱」的认识由6岁时母亲给零用钱开始。一、不可入不敷支;二、金钱得来不易;三、金钱可购买房屋,却置不到一个家;金钱可聘请名医,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令子女入读名校,但买不到智慧;四、金钱只是工具,温暖的家、健康、智慧等仍需自己努力去争取;五、失去灵魂再多的钱也没用。金钱除了用作消费、投资外,最好用作帮助有需要的人;六、无论环境多差总有人赚到钱,学习在逆境中生存;七、赚到第一桶金代表你已学会了赚钱;八、金钱可以用于改善人际关系亦可令人际关系恶化;九、钱在你一生中扮演极为重要角色,不要视钱财如粪土亦不应过分重视钱而漠视一切;十、2007年10月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十分容易令人产生股市不安全感觉,有人从此惧怕风险而不愿再冒险,不善理财代价是到年老之时可能仍是贫穷。正确态度不是害怕风险而是处理它,例如采用止蚀盘、透过资产配置把风险局限在自己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新一代年青人Please don't get mad,get rich(请不要生气,要致富)!先富起来然后才年老,千万不可老年时才发现自己贫穷。

要投资成功不可自我中心

Maximum Achievement 一书(中译本《创造超级成就》)的作者Bran Tracy在1993年曾说:「你事业成功与否,85%由你如何同别人沟通及合作决定。」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不少企业走上失败之途是领导者成功之后再无法同员工建立互信关系、同朋友建立合作关系、同对手建立互相尊重关系。不要自我中心,愤怒、妒忌、看不起别人都可以带来巨大破坏。对员工不公平或过分热情、偏见,无意间伤害别人的感情都是事业成功绊脚石。学习欣赏别人的长处,发挥正能量,不要同别人比较,学晓嘲笑自己,得到别人称赞时学会说多谢及说「不」,不伤害别人的感情,都是事业成功者的要诀。世界不断在改变,旧的观念、旧的理财方法已渐过时,新的观念、新的投资策略不断出现。例如在2003年南非Naspers投资在香港上市的腾讯,过去10年跑赢香港所有地产商。今天值得学习的投资对象已非本港地产商而是南非Naspers的投资态度。(找寻未来之星)

A股如何复苏考智慧

过去4年(2010年至2013年)外国投资者一直对上市中资企业投不信任票,形成2010年至2013年11月恒生指数停滞不前,更加不要提A股指数。2013年11月三中全会后恒生国企指数在11月18日一天之内上升6.2%,较上证指数升幅大一倍,是否代表外国投资者开始重拾对中资企业股的信心?2010年至2013年11月中资企业不但不获外国投资者信任,内地人更加不信任,令上证指数由2009年8月起一直反覆回落,这段日子估计内地投资者损失起码7000亿美元。如何令内地投资者重拾对A股的信心?例如安徽海螺内地A股市价较香港H股低25%、江苏沪杭甬公路股内地A股市价较香港H股低26%,证明内地人对A股信心较外国投资者更低!上证指数平均P/E只有11倍,较MSCI亚太区指数P/E 14倍低21%,即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度甚至不及其他新兴市场例如印度、巴西。而恒生国企指数平均P/E更只有9倍,可见投资者对内地企业信心如何低。

2003年10月胡锦涛主席主持的三中全会结束时曾令上证指数在6个月内上升21%,可惜2004年5月至10月不但把上述升幅抹去,到2004年10月更跌多4%(同期世界经济在复苏中),理由是胡锦涛提出的经济「再平衡」及「国退民进」政策并没有落实,中国贫富差距在过去10年进一步扩大,国企进一步增加市场占有率,令民企很难立足。2013年11月由习李领导下的三中全会是否另一次雷声大、雨点小?或是一如小部分人说:这次是继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政策后另一次大改动?我们只能走着瞧。2014年在港上市公司超过56%来自内地,作为香港分析员去评论内地企业有隔山买牛之困,是个人考虑2014年起退位让贤的理由。

......

今年投资宜步步为营

展望2014年:

一、环球金融系统仍然缺点多多,泡沫化及偏高项目随处可见。只要各国央行继续滥印银纸,上述情况不会改变,如因此不投资的话只有坐困愁城;

二、投资者同联储局玩「猫捉老鼠」游戏。联储局「放水」,老鼠便作反;联储局「收水」,老鼠便钻洞;

三、去杠杆化由2007年10月开始,相信一直保持下去。例如衍生工具市场成交额大减,买楼首期付款渐多。「刀仔锯大树」的日子随2007年10月一去不返,去杠杆化令CPI升幅不大,但隐性通胀率极高,进一步扩大社会上贫富差距;

四、政府大量增加财赤有助私人企业减少负债。在一增一减下打工仔生活水平无法改善,中产阶级日子愈来愈不好过。如无法向上移成为富有阶级只有下沉到中下层,「M」型社会自1997年起已在香港形成;

五、黄金对冲通胀的作用自2011年9月起在退潮中,渐成为中国大婶首饰,令原材料股投资表现亦失色,因为见不到另一个恶性通胀可能出现。能源股同矿务股在过去表现失色,未来亦见不到有大商机;

六、牛市日子较大部分人估计长,但「长期持有」的日子已一去不返。资产配置变得愈来愈重要,何时持有黄金、债券、物业或股票已成为保护财富甚至创造财富不二法门;

七、自从1971年8月美元同黄金脱钩后,泡沫一个接一个形成、扩大、爆破。过去42年如此未来仍是这样。如何在泡沫形成时加入,爆破前离开,已成为投资者必须学习的知识;

八、未来投资市场一如过去,同时存在大量可以致富的项目及足以令人破产的危机。
......

形成「危机」所需的日子较大部分人估计的长,危机发生后其跌幅之急及跌幅之大,又往往超过大部分人想像。何时入市、何时离开同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学习的知识,在此再同各位说一声拜拜。

呼吁港女罢用WhatsApp

头条日报  P49  |   Column  |   最女人  |   By 王迪诗  |   2013-11-16

  我没有WhatsApp,尽管我有iPhone。我坚持不用WhatsApp,这对我来说简直就是捍尊严那般重要的事。WhatsApp的出现,代表我们进入了男人可以「零成本」泡妞的时代。以前想约女仔去街又不敢开口,发个短讯至少都要一蚊,现在WhatsApp一年才0.99美元,几乎等于免费。人家卖大包为社会提供平靓正的服务,很多人却狂发WhatsApp去flirt。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道真的cheap到这个地步?

不忍朋友被骗

  好像我认识的女孩Pauline,二十九岁,单身,她口口声声说「不心急找男朋友」。但她外貌只属一般,还有些少公主病,性格并不特别讨人喜欢,加上已经三年没拖拍,照计应该赶紧加入「港女灾难应变中心」才对,怎么仍如此淡定?我就猜她一定有后。

  「Pauline,你是有人追才这么淡定吧?」我问。

  她低头呷了一口茶,竭力忍住嘴角那胜利的微笑,耸耸肩说:「的确是有人追。那个男人几乎每天都WhatsApp我,问吃了早餐没有?天气凉了要多穿衣服啊……他追我三个月了,但我仍在考虑中。」

  「为甚么你认为他在『追』你?」我说。Okay,我知我这样说是有点泼冷水,但一场朋友,我不忍心看着Pauline被骗。「很多男人都同时WhatsApp二十个女人,渔翁撒网,高效便捷。你回覆他的话,他无本生利。你若不回,他零损失。」

  有了这种WhatsApp攻势,要俘虏一个女人的心简直易如反掌。天天发个讯息来嘘寒问暖,令你以为他对你有意思,暧暧昧昧却又没有进一步行动,把你拖进这段似有还无的关系中,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男人发来一个WhatsApp,女人一定会死忍烂忍48小时之后才回覆,期间吃不安睡不着。最乞人憎当然是那个tick!那暴露了收讯人是否已经读了讯息。如果你知道对方明明已经读了讯息,却又迟迟没有回覆,哗……你真系忐忑不安到想撞墙。虽然后来这功能好像可以改变,但还是改变不了女人容易被控制的结果。

女生身处劣势

  在这场WhatsApp之战,女人的形势险峻。我们处处陷于被动,只能等男人出招,然后见招拆招。有一招很厉害的,他天天给你WhatsApp,起初你扮矜持扮迟覆,然后突然有天他不再WhatsApp你──Jesus Oh Lord!你的脉搏彷佛也跟着一起停了。开始失眠、食不下咽、无法专心工作,终日行尸走肉,每五秒查看一次手机,你的喜怒哀乐完全被控制于他的股掌之中。我经常说:「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为甚么自从有了WhatsApp之后,他竟成了我生活中的主角?这实在太过份了!所以我Daisy在此严肃向全港姊妹呼吁,我们集体罢用WhatsApp,告诉男人我们可不是这么容易上手。

  堂堂男人,竟连向心爱女人表示关怀都闪闪缩缩。有种的话就亲口跟我说,那就算我不喜欢你,我也敬重你是个男子汉。男人老狗,婆婆妈妈,我王迪诗最看不起这些男人。

  我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但现代这种打几只字零成本零付出的关系,却没有丝毫真实感。WhatsApp我?太可笑了。要是你有诚意去了解我,真心关怀我,怎么就连打个电话,讲句说话都提不起勇气?或嫌麻烦?假如你真心喜欢我,而我也想了解你更多,那么我会希望听听你的声音,跟你说说笑话,一起吃饭聊天,我乐意为你打扮漂亮,我想亲眼看看你,从哪时起这一切都变成一种奢侈?有时我觉得实在讽刺,科技发达令沟通快捷方便,那不是应该大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吗?怎么我们彼此却愈来愈疏离?

  我们需要真正的沟通。

文盲: 也许女性更依赖于WhatsApp之流,这呼吁岂不是等于说: 欲练神功,请先自宫?

2014年2月17日星期一

累累若喪家之狗

「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纍纍若喪家之狗。」
《史記·孔子世家》

2014年1月23日星期四

办公室里的旧石器时代饮食 (Caveman cuisine at the office)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鲫鱼汤怎样才能煮白?

【 以下文字转载自 Food 讨论区 】
发信人: saxl (saxl), 信区: Food
标  题: 鲫鱼汤怎样才能煮白(总结帖)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Nov  1 01:48:20 2009, 美东)

在网上找搜索的问题是:

1、烧鲫鱼汤怎样才能奶白?
2、为什么我烧的鲫鱼汤不白?

得到的答案为:

  一、开水派:
  ◇一定要开水,我这么做,是白汤
  ◇对,应该是加热水
  ◇做鱼汤,煎一下之后,加开水煮,鱼汤才会变白。开水是关键啦。
  ◇水一定要事先烧开的,然后鱼煎好倒进去,大火烧后小火煮
  ◇煎鱼的同时在旁边烧一锅水,把鱼煎金黄色以后放到热水里,而不是用热水或冷
水倒进煎鱼的锅里,我爸是二十几年的厨师了,他都这样做的
  ◇只能加开水,再煮5分钟就行了。 加冷水就不行了。
  ◇鱼先煎一会,再倒入开水就可,一定得是开水。
  ◇难怪我也每次煮不白,原来要用开水.
  ◇最关键的是鱼煎过后加开水煮,几分钟就变白,这个小窍门是在电视上学的
  
  二、凉水派:  
  ◇油热后煎鱼,两面都煎完后加凉水熬,凉水是关键,我做过实验的,加热水后煮
的汤不白,但放凉水了,汤到最后一定是牛奶般白皙,嘿嘿
  ◇老妈说煎鱼后加凉水一定要大火
  ◇鲫鱼汤,要用凉水,不白放块豆腐同炖,营养更好味道更美,汤想不白都不成。
  ◇关键还是凉水
  ◇厨师长特别提醒,凉水是关键,加热水后煮的汤就不白了,放凉水,汤到最后就
如牛奶般白皙。
  ◇呵呵~~冷水很重要哦,楼主怎么用热水煮汤...
  ◇这个加水的问题也有很多争议,不过经常做汤,加冷水的汤确实不够奶白哦!~~
  
  三、油煎派:
  ◇要汤白关键是用油煎过,随便你冷水开水,多煮一会就变白
  ◇要先过油,再放水!
  ◇鲫鱼要先在油国锅里煎一下~~再煮~汤就白拉~
  ◇鱼先煎一下再煮,汤就白拉
  ◇煎了就白。煮的时候放两片姜,除腥。:)
  ◇就是得油煎,而且油稍微多点,汤就会白,呵呵,偶的经验:)
  ◇因为鱼没煎透吧
  ◇无论怎样,鱼必须要油煎过才行.这样做出的汤才会成奶白色.要说秘诀,也就这一
点了
  ◇这个问题我专门研究过。但凡是汤,使其变白的窍门就是要有油。所以鲫鱼煎过
之后再煮就绝对没错了。
  ◇油煎,然后炖
  ◇可能是因为你的鱼没有先拿油煎一下?据说煎了以后蛋白质变性才能熬出白嫩嫩
的鱼汤来
  ◇最关键的就是在煎鱼的时候要注意~~~~煎时间长点 ~~然后倒热水进去烧~~~~~~~
~小火慢炖
  ◇要煎的才白
  ◇要使鱼汤发白,关键是将鱼要煎透,然后是文火长时间煲透,肯定没问题
  
  四、不煎派:
  ◇不要煎 直接放到冷水里煮 多煮一会 会煮成白色地啊/最后放味就ok 那样才原
味又好喝
  ◇偶不怕鱼腥,有时为了省事,也不煎,直接把鱼扔到开水锅里煮,关火前放点芝
麻油,汤也白白的,味道也很好。

  五、大火派:
  ◇那你不会是鱼一进锅就开小火了吧?
  ◇熬鲫鱼汤火一定火要大!!要不不会熬出白汤
  ◇要特别大的火熬才行
  ◇大火煮,小火煮的话不白的
  ◇要想鱼奶白,一定要大火煮,炖是炖不出来的。
  ◇我做的鲫鱼汤超级好吃。方法跟上面很多人讲的一样,秘诀是一定要大火剪,因
为鱼胶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鱼汤才能象牛奶一样!好吃极了!
  ◇大火白汤小火清汤!!

  六、小火派:
  ◇第一要小火,第二要少加一点牛奶

  七、后放盐派:
  ◇提早放盐了?
  ◇盐放早了吧?
  ◇没有很早就放盐吧
  ◇盐要最后放,或者等汤煮白了再放
  ◇我老爸告诉我的诀窍是,一开始千万不要放盐,汤就是白的啦
  ◇开始的时候不要放盐,那样鱼肉里的蛋白质就熬出来了,汤就会是白色的,快起
锅的时候再加盐就OK了!
  ◇不要误人子弟了!鱼汤煮白的关键是不要先放盐!一定要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煨,等
汤变白了再放盐.
  ◇有一次看电视说要最后放盐
  ◇如果一开始就放了盐就煮不出白汤
  ◇做汤的关键是,最后放盐,不然汤就不白了.
  ◇这个菜我也很拿手哦呵呵主要是盐要在最后放这样汤才白白的
  ◇对,是应该最后放盐!很重要的!
  ◇都没说对,其实就一点,汤白之前千万别放盐!要不然是煮不白的

  八、与盐无关派:
  ◇我都是放盐的,这样鲫鱼才有味,而且汤照样很白
  ◇要汤白,必须要煎,跟是不是开始就放盐没有关系
  ◇楼上的瞎说,偶照样放盐,汤还是奶白色!

  九、一次加水派:
  ◇关键是中间不能加水,水要一次加够。

  十、二次加水派:  
  ◇先把鱼的两面煎一下,然后加入一小碗水烧开,开后再煮个2分钟左右,然后再
加水至需要的量,鱼汤很白很浓。关键是先加一小碗水,水不要多哦。。。
  
  十一、鱼品派:  
  ◇鱼不好
  ◇我也在想,现在食品链都被污染了.
  ◇有些鱼就是烧不白
  ◇个人觉得和鱼的新鲜程度有关。

     十二、铁锅派:
  ◇我的切身体会,两种方法任选其一:1用豆油煎鱼  2煎后用铁锅熬汤
  ◇跟时间长短没有关系,一定要用铁锅,铝锅不白;还有要滚油煎一下在加清汤
  
  十三、猪油派:
  ◇可能是色拉油的关系~~!!现在都吃它~~
  ◇鲫鱼洗净,擦干水,不用拍粉,加少量猪油煎一下,再加水熬,保证汤白白的!
  ◇用猪油煎一下(色拉油熬不会那么白的),煎的同时放几颗花椒和几片姜  
  
  十四、时间派:
  ◇鱼煮久了自然就变白白的了,以前听人说可以加点牛奶。
  ◇煮久点自然成白色。

  十五、加醋派:
  ◇呵呵,滴一点点的醋就白了

  十六、加奶派:
  ◇加奶
  ◇放奶呀
  ◇放奶粉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加牛奶。
  ◇两个办法绝对管用。一、加牛奶,很多饭店都是这样做的;二、如果不要鱼的卖
相,可以把鱼的脑袋敲扁,或者说敲烂,煮出来的汤绝对。
  ◇主要牛奶忘老加老,不然可能比范冰冰再白一点。
  ◇奶粉不行.甜味太重... 纯牛奶...当然要适量哦。
  ◇我第一次做也是,老觉得不够白,然后一狠心,倒了一罐牛奶进去,自己寒一个
先~-_-!
  
  十七、不开锅派:
  ◇鲫鱼洗净, 油煎一下,再加水熬,熬的当中锅盖不要打开,保证汤象牛奶,很
简单的。
  
  十八、不放葱派:
  ◇不能放葱!!!否则白汤马上变清!!!
  
  十九、深入探索富于科学精神派:  
  ◇鱼汤能呈奶白色,关键在于煎,并且煎的火候要够。追寻其中的原因,我觉得奶
白色乃是鱼皮的功劳。小时候用鱼胶粉做果冻,鱼胶粉就是白色,而且鱼皮里确实含有
大量的鱼胶,汤呈奶白色是鱼胶起的作用。我猜想鱼皮经过油煎后比较容易溶解。故鱼
如果不煎,汤则不白;如果小煎,鱼胶溶解需要煮的时间比较长;如果猛火煎,鱼胶易
于溶解,稍煮即白。
  ◇我觉得汤会变白是因为油脂的乳化作用。所以要让汤变白,首先要保证有油,所
以很多人说要油煎,当然鱼、骨头等里面本身也有一定油脂。其次要促进乳化作用:看
到过有人说在煲汤的时候打个鸡蛋下去汤会变白,我觉得是因为蛋黄里的卵磷脂是天然
乳化剂。还有人说加毛豆油,那是因为里面的大豆磷脂也是很好的天然乳化剂。同样含
有乳化作用成分的还有牛奶。很多人说要大火,这个可能是让汤始终处于沸腾状态,起
到一个搅拌作用,好像酥油茶就是靠不停的搅拌让水油融合的吧?
  
  二十、综合派:
  ◇1、要用油jian.2、要加热水烧3、要放胡椒
  ◇要新鲜的鲫鱼!(买回来就烧)用油煎的时候要注意翻动!不要过黄!不然就百不了!
水要盖过鱼面!香料别加太多!这样基本就白了!
  ◇经过多次试验,并且与饭店师傅取经。经验如下:小火慢炖会出好汤,但是不一
定白。想白汤必须把鱼煎透,加入热水。大火熬汤,最后放盐。 其中大火和最后放盐
视最重要的。 饭店都是大火烧汤,这样可以使汤在短时间内变白。
  ◇注意两个细节 要 大火 煎 ,加 开水 煮 稍微炖久点 就可以了 别的好像没啥
要求

  二十一、火星派:
  ◇我以为是鲫鱼熬出来的汤都是白色的,原来还有不是白色的???我见我妈熬出
来的都是白色的啊!
  ◇为了给儿子增加营养,我就学做各种食物给他吃。原本鲫鱼汤是直接把鱼扔在锅
里熬就可以了,可是我觉得要是熬久了,肉烂了,又要慢慢的滤过,很麻烦。于是发明
了一种新方法把鱼先在油锅里煎一下,再熬。熬出来的汤很白,很稠。
  
  二十二、神派:
  ◇我也研究过,结果应该是鱼鳞不要去掉,用油煎一下再加水煮;绝对有效
  ◇就不明白了,干吗非要熬成白汤,清汤难道不好吗?
  ◇我做从不煎/洗干净后弄点盐制的咸鸭加上水一起煮``/煮成牛奶白后铺上鸡蛋/
连盐都不用放!/超好喝/还简单!
  ◇我也曾经为这个问题深深困扰过/后来我知道了一个偏方/你先用油煎两个荷包蛋
/然后用剩下的油煎鱼,加水,加姜片,酒。煮。。。。/水开了以后把荷包蛋也放进去
煮/一定白
    
  二十三、小白派:
  ◇到底是开水还是凉水啊
  ◇可是我煮汤的时候也是最后再放盐啊。汤敖出来还是有点带黑,一点都不白。
  ◇那煎过的油还要不要留在锅里一起煮啊
  ◇我做的鲫鱼汤都是按照别人口传,或书上写的,或电视上教的那样去做滴,无非
是先煎鱼再加水加佐料炖呗,沙锅铁锅都用过,怎么也煮不白,汤色清而发黄,到底是
咋回事呢?真郁闷。请各位高手指教呀。小女子不胜感激啦。
......
--
全文连接: http://mitbbs.com/article1/Food/31350325_3_0.html
为节约版面就不再罗列了
.那么,到底怎样煮汤才能白? 终于有人一语道破: "一定要中国人来煮,鲫鱼汤才能白。"

2014年1月3日星期五

广义税赋论

文盲按: 此文可以结合张五常的<中国的经济制度>一文来看, 张的文章中独到地阐述了中国的县际竞争机制--作为"佃农"的县承包了大地主--国家的土地等基础资源,然后竞相转包给企业 (招商引资),企业坐地开业,招来真正的佃农--工人.正是这种特殊的机制促生了中国过去二十年来的高速GDP增长.其实它的问题和局限也同样严重,虽然张的文章中没有讲.

广义税赋论 
卢麒元(2013-12-30 17:56:00)

我在《广义财政论》一文中曾经提到过广义税赋的概念。原本想将广义税赋论,作为《广义财政论》书稿的一部分一起出书。但是,以中国目前的情形来看,整书发表实在是等不急了,只好择要先发。我认为,税赋结构对经济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税赋对经济行为而言,必然产生鼓励和压抑。鼓励什么?压抑什么?必然深刻地影响经济结构。同时,税赋结构的变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也必然深刻地影响政治结构的变迁。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与税赋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中国的税赋结构决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中国税赋结构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这就决定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方向。可以简单地说,税政才是最大的政治。宪政的出现就是脱胎于税政,一切关于政治的种种表述,无外乎税政。无论是政党的政治报告,亦或是政府的工作报告,说到底是对税政的一种解释。不搞清楚税政,就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也无法勾勒出中国的未来。中国梦,首先必须是税政梦,不谈税政则难以园梦。
我为什么如此看重广义税赋的概念?因为,现代以来,税赋的存在方式有着极大的欺骗性。通常所言税赋,是指狭义税赋(名义税赋),往往与广义税赋(实际税赋)相去甚远。税赋往往会以非税赋的方式悄然进行,被税赋的主体往往浑然无知。税赋,理应由政府征缴。但是,在法制孱弱的国家或地区,政府往往会将税赋权让渡给私人(公权私有),将税赋变成隐含于价内的隐性剥夺(剥削)。房地产就是最容易进行非税赋税赋操作的载体,地产商实际上是在代替政府征收超级地租。香港以弹丸之地涌现出一批世界级富豪,不是他们有惊人的创造价值的能力,而是他们获得了政府让渡的税赋权,他们其实是在香港开立第二税务局。因为侵占税赋权,这些土豪们才能够富可敌国。也正因如此,香港才痛失完成工业化的历史契机,沦为一个可悲的食利社会,一个需要被国家救济的社会。当然,非税赋征税权不尽于此,金融等领域的情况也非常严重。我注意到,凡是基于政府行政垄断的民生必需品,往往就会含有非税赋税赋的现象。广义税赋就是要揭示出非税赋税赋的秘密,进而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和效率。
一、广义税赋的概念。
税赋,英文Taxes。在中国古代,税赋是以赋为主体,赋是指田土税,有一点像地租,但又不是地租,是农业社会主要的财政来源。维基百科对税赋的定义:税(又称税赋、税负、税捐、租税等)指政府(或与政府等价的实体,如教会、部落首领)向纳税人(个人或企业法人)强制征收的货币或资源。税由法律强制力保证,抗拒纳税的人会受到法律惩罚。税收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税收的形式可以是货币或劳动。
维基百科所给出的税赋定义,也可以称之为名义税赋(Nominal tax或狭义税赋(Chivalrous taxes)。在一个法制完整且健全的经济体之中,名义税赋或狭义税赋应该是税赋的主体或全部,而类税性收支应该占比很小。但是,在法制不完整、不健全的经济体中,类税性收支就会变得极高,有时会高于名义税赋或狭义税赋。我们将真实的税赋支出称为实际税赋(The actual tax)或广义税赋(Generalized tax)。
笔者给出广义税赋定义:指由纳税者承担的名义税赋和类税性支出的总和。类税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被迫承担的,不应由纳税人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支出。类税性支出,往往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却因为是民生必需品(如房屋),具有某种无形的强制性特征。类税性支出是政府赋予地方政府、机构和个人的一种超级特权,也是政府强加于纳税人的超级负担。从类税性支出,可以清晰解读政府的利益导向,甚至可以判定一个政府的文明程度(亦或是流氓程度)。
一般而言,西方经济学家较少使用广义税赋概念。因为,这是一种特殊存在的、很难严格界定的概念。例如,在西方,地租本就属于土地所有者,田土税是有的(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赋),政府和地产发展商不大可能非法占据土地所有者的全部地租收入。但是,在土地公有或集体所有情况下,土地所有权往往被虚掷,这就为代征地租创造了条件,政府和地产商就会侵占地租收入,将之变成政府、机构或个人的一种类税性收入。其他类似地产的公共资源,也存在所有权被僭越的情况,形成形形色色的类税性收支。可以说,广义税赋是法治不完善国家和地区的一种广谱性现象。中国古代也搞过类税性收入,汉武帝时期桑弘羊的盐铁专营就是类税性收入。此法用于救急尚可,常设成法则百弊丛生。
广义税赋=名义税赋+类税性支出
类税性支出=某商品(或消费)实际支出-某商品(或消费)合理支出
举例:就社会平均水平而言,房屋性支出应占家庭总收入之30%,而实际房屋性支出占家庭收入占比超过50%,那么类税性支出就超过了家庭总收入的20%。地方政府和地产商利用超级地租,创立了他们的新型收入来源。由此,名义税赋加上类税性支出,就构成广义税赋了。所以,国民或居民的实际税赋是广义的,往往大大高于名义税赋(狭以税赋)。
以香港为例,如果仅仅就个人所得税而言,香港税赋无疑是世界最低的,仅有16.5的税率水平。但是,一旦加入全部类税性支出,香港的广义税赋水平将是惊人的世界级高水平。这就揭示了香港居民高收入、低税负而陷入相对贫困的原因。香港本应与瑞士一样,拥有超过百万计的千万富翁。可惜,一九八三年,在那个悲惨的时刻,香港的核心经济管理主权,香港领土的税赋主权开始被悄然让渡了。香港可能被剥夺了高达超过万亿镑的财富,香港失去了升级并完成工业化的历史机遇。一百万个千万富翁,意味着一百万个家庭,意味着三百万人口,意味着两代人获得优良的教育。然而,这一切都在税赋权让渡中被拱手相送了。如今,理应成为优渥阶层的那三百万人,却苦苦挣扎在社会的底层。香港痛失了自己的历史机遇期。
悲剧也会像瘟疫一样传染。超级地租这幕悲剧在大陆再次上演了。只是,这次的规模和深度更为惨烈。中国正在以惊人的愚昧,复制香港一九八三年后的悲剧故事。
二、广义税赋的意义。
广义税赋论揭示出合法剥夺(剥削)的不合理性(不公平且非正义)。
首先,广义税赋揭示出纳税人被不合理剥夺(剥削)的状况。广义税赋清晰展示出,纳税人实际承担的社会性支出,超过了纳税人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老实说,豢养多余公务员和数万计地产商,本就不是纳税人的责任和义务。毋庸讳言,广义税赋的状况,展示出所属经济体纳税人实际的经济负担。当这种经济负担超出合理范畴之后,就意味着经济体内部存在严重的制度性剥夺(剥削)。对纳税人的制度性剥夺(剥削),意味着政府已然在丧失一部分经济管理主权。或者,政府已经让渡了国家一部分税赋权予地方政府、机构和个人。这种让渡,缺乏伦理依据和法理依据,是一种官商共谋的、不道德的、非法的施政行为。获得非法征税权的地方政府、机构和个人将因之而获得暴利。这就是香港弹丸之地可以产生大量世界级超级富豪的真实原因。当年,港英政府不能收取地租并转回英国本土,这在伦理和法理上都是说不过去。于是,港英政府采取了让渡税赋权的超级地租方式,英资得以大规模套现资金并转回英国本土,用于支持撒切尔首相的撒切尔主义。香港曾经拥有进行工业化升级的最佳条件,香港曾经拥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最佳条件。但是,在税赋权暴利的诱导下,资本家是不会去创造价值的,他们必然会谋取类税性收益,他们无法拒绝食利的巨大诱惑。事实上,在香港,只要拥有资本,只要投资不动产,就能获取远远高于工业平均利润的收益。回归之后的香港,从事工业近乎笑话,创造价值近乎无知,全社会都在疯狂地食利。今天,中国仍旧在学习香港,中国也正在迅速走向食利社会。
其次,广义税赋揭示出政府丧失经济管理主权的状况。税赋权是国家经济管理主权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中央政府直接让渡税赋权予地方政府、机构和个人,是丧失主权的严重违宪的行为。当然,由地方政府、机构和个人向纳税人征缴类税性收入,也是严重违反基本人权的违法行为。毋庸置疑,侵占土地所有人的地租,是明白无误的盗窃行为。利用行政手段,私自建立超级地租,绝非国家法定的征税模式,是违反共和国宪政原则和法律准则的严重侵权行为。事实上,类税性收入严重破坏了社会的伦理基础和法理基础。土地等社会资源本就属于全体国民(或全体居民),不能使用暴力将其附属利益占为己有。但是,由于法制建设的缺失,一些经济体存在经济管理主权旁落的问题。正是因为执政当局故意不作为,导致所属经济体的人权被严重侵害。香港的经济管理权让渡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一九八三年确定香港主权回归之后,英国人将香港的主权迅速分解并巧妙地让渡了。其中,对经济管理主权的让渡做得非常周密。读者有兴趣可以上网阅读我发表在《信报月刊》上的文章:《回到一九八三年》和《香港的超级地租》。文章里面详细讲述了香港经济管理主权遗失的状况。其中,《香港的超级地租》一文,详细讨论了香港的广义税赋问题。就税赋权观察,香港回归祖国之路依旧漫长。中国大陆税赋权的让渡也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需要资本和技术,为了吸引资本和技术流入,必须做出一定程度的让利。九十年代,中国政府开始让渡一部分税赋主权,用以吸引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到了新世纪,税赋权让渡过程理应进行检讨并终止。遗憾的是,获得非法税赋权的特殊利益集团已经尾大不掉了,他们要求更多和更广泛地分享国家经济主权,他们公然提出了市场决定论,要求由资本特权代替国家主权。所谓的改革,所有指向无一不是税赋权。所谓的自由化,不过是去国家化的历史过程。必须看到,中国正在经历最危险的历史性蜕变。
最后,广义税赋揭示出经济结构扭曲的根本原因。税赋不公,导致资本等社会资源不合理流动。政府让渡给地产商的税赋权(超级地租),必然导致房地产持有者的疯狂暴利,必然导致资本疯狂涌入不动产部门,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乃至于整个市场价格体系紊乱,必然导致市场秩序陷入全面混乱,必然导致国民经济结构陷入严重扭曲。所谓经济结构扭曲问题,说到底就是税赋不公问题的必然结果。税赋权让度之后,政府是无法遏制税赋不公的。税赋扭曲,必然会导致正常的工业化无法完成,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丧失平衡。香港在九十年代提前结束工业化进程,变成了经典的食利社会,正是税赋极度扭曲的必然结果。中国进入新世纪之后,税赋权让渡情况完全失控,地方政府公然用房地产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地方政府与地产商的官商勾结变成了制度性安排,房地产暴利开始形成对创造价值产业的毁灭性打击,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发生逆转,中国开始向食利社会转型。非常可笑,在地产暴利远远超过工业平均利润的广东,竟然有政治家提出腾笼换鸟。这哪里是腾笼换鸟啊,这是在终结工业化进程!
广义税赋论对分析中国的经济现象有着重大意义。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让渡经济管理主权的过程。其中,对税赋权的让渡是改革开放最主要的内容。在特定历史时期,必要的妥协本无可厚非。但是,正所谓过犹不及,一切皆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人都不能无限让渡国家税赋权。历史地看,在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的上的过度妥协,将导致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的双重损失,那就变成了极其卑劣的施政行为了,甚至是演变成为经典的卖国行为了。
三、对中国广义税赋状况的基本评价。
可能没有人注意,在前前总理朱镕基新发表的文集中(《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有一段涉及到梁振英先生的精彩片段。准确地说,就是这位叫振英的先生(叫振华该多好),向当时的上海市的大当家,未来的共和国总理,介绍了让渡税赋权(超级地租)的诀窍。朱镕基如获至宝,在上海先行先试,果然尝到了甜头。随后,这种让渡国家税赋权(超级地租)的模式,被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到了新世纪,已经吃到甜头的各级政府已经是欲罢不能了,让渡国家税赋权(以超级地租模式)变成了赤裸裸的房地产新政,也变成了中国保发展独门绝技。所谓的中国模式并无特别,就是释放超级地租,刺激房地产疯狂投机。于是,中国就有了十年调控的精彩表演,就有了国民经济地产化的必然结局。我无意于怀疑梁先生的善意,梁先生仅仅是一个测量师,我更愿意相信他不懂经济,特别是他有权力不懂财政。他将毁灭香港经济的超级地租引荐给朱镕基,无意中为饥不择食者提供了一剂毒药。不过,历史也太过巧合了,超级地租的倡导者振英先生竟然出任香港特首了。不知道这位深谙毒药的人是否藏有独门解药呢?他能化解残害香港居民的超级地租吗?振英还有机会振兴中华吗?
讨论中国的广义税赋必须回到微观层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家庭实际支出的真实情况。我调查了一些不同阶层的家庭支出情况,令人惊讶的是结果惊人的一致。几乎现在中国家庭支出的大头(超过五成)都是用于房屋性支出的,这一点连一些农村家庭都不能幸免。当然,这一点与地方政府财政来源的增长趋势也是高度吻合的。就我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中国家庭所支付的支出中,类税性收入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名义税赋的支出了。所以,目前中国家庭的负债数额在急剧攀升。事实上,他们在用未来的收益提前缴纳广义税赋了。也可以说,就是那个超级地租,在吸干国民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血汗。广义税赋的疯狂增长,已经改变了中国家庭的正常支出结构,他们必须缩减维持生活质量所必要的支出,他们甚至必须通过负债来填补广义税赋的剥夺(剥削)。我不怀疑中国广义税赋水平已经超过个人收入的50%,已经达到了世界级的超高水平。当然,这与中国老百姓享受到的些许福利风马牛不相及。他们所缴纳的税赋,并未为国家所拥有,也不会转化为社会保障,这些税赋制造了国内外一大批超级富豪,这些税赋终将转移出境成为振兴西方经济的金融资本(是振西基金)。我一直惊讶于振英一词。是的,正是一九八三年之后,香港的超级地租为英资提供了超级利润,英资得以抽调资本返回本土实施撒切尔主义。不能不说,一部分香港人确实做到了振英,可是他们却深刻地伤害了香港居民。我们也很想知道,中国的超级地租会利益谁并伤害谁?
我在《政府的死亡底线》一文中,曾经用广义财政的方法为政府的死亡设置了经济指标。今天,我也想用广义税赋的方法,为经济体的崩溃设置经济指标。如果,我估计没有错误,中国的广义财政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50%。那么,如果考虑到广义税赋中,相当部分不属于政府,中国国民的广义税赋应该不低于GDP60%。那么,再如果,将所谓的社会保障金等支出一并计入广义税赋,中国居民的广义税赋水平应逼近GDP70%的水平。老实说,这已经是人类史上的税赋极限了。如此离谱的税赋水平,必然使得国民消费日趋萎缩,必然使得国民经济严重扭曲,必然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请不要忘记我在《政府死亡底线》中的警告,当政府的广义财政规模突破GDP80%的占比的时候,政府将必然走向死亡。前苏联如此,北非中东如此,任何国家都将如此,除非共产主义降临,这个经济指标绝无例外。我要说的是,古今中外没有一个政府可以让广义税赋长期维持在70%的水平。或许,这才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奇迹!我还想说,从来没有颜色革命,革命也从来没有颜色,那是反对剥夺(剥削)的正常反应。
四、如何降低广义税赋。
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多次提出了。我仍然愿意不厌其烦地再次提出。
第一、必须坚决地、无条件地收回国家经济管理主权,特别是要坚决地、无条件地收回国家税赋主权。
第二、必须对资产持有和资本利得征收累进制税赋。
第三、必须立法对利率和汇率实施严格的行政管理。
有良知的中国人会明白的,不符合利益集团的心愿,才能真正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想说的是,在香港一九八三年到二〇一三年的三十年的时间中,已经发生的事情足以证明一些理论问题的谬误了。我们不能永远将头埋进沙土里,我们必须面对冷峻的现实了。
总之,广义税赋状况,深刻地揭示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行政管理水平。类税性支出占比过大,意味着政府正在丧失行政管辖权,意味着国家正在失去行政主导,意味着资本正在非理性扩张。不客气地说,当广义税赋远远背离侠义税赋的时候,一个国家的伦理逻辑和法理逻辑都将遭到严重破坏。说到底,广义税赋是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这与任何主义或任何理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我们没有必要去解读任何重要档,需要解读的东西一定会藏有某些秘密,广义税赋论就如同试金石,会拆穿那些拙劣的秘密。我对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感到忧虑,但愿这不是让资本特权代行经济管理主权的宣誓。再重复一遍:税政就是最大的政治,讲政治就必须清明税政。清明税政,这是中国人盼望了五千年的中国梦!
结语:这是一篇尚未完成的文论。鉴于专栏的篇幅,我仅仅提出了广义税赋的概念,没有给出广义税赋的严格分类和详尽的统计方法,也未能建立广义税赋的一整套测量和评价的体系。尤为遗憾的是,我仍然没有能力给出中国广义税赋真实水平有说服力的证据,我非常清楚这当中的分歧和争议会是何等的巨大。尽管如此,我仍然坚持先提出广义税赋论。我认为,提出问题是重要的,这将为解决问题提供基础。至少,人们可以用不同的视角解释经济现实。同时,我也希望同仁们帮手,尽快完成未竟的工作。
原文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05fd90102eq94.html

2013年12月22日星期日

关于中本聪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199390

中本聪在密码邮件组中是一个年轻后辈(可能30岁出头),但地位十分显赫,在这个邮件组中,有菲利普·希默曼(PGP技术的开发者)、约翰·吉尔摩(太阳微系统公司的明星员工)、斯蒂文·贝洛文(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布拉姆·科恩(BT下载的作者)、蒂姆希·C·梅(英特尔公司前首席科学家)、阿桑奇(维基解密创始人)这样的大牛,虽然没有任何来自密码邮件组的成员对中本聪的评价,但我们可以从一些细节中了解中本聪在其中的地位。

1、哈尔·芬尼(PGP加密的发明人之一)是中本聪的早期助手,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中本聪的“沃森”(沃森是电话发明人贝尔的助手)哈尔・芬尼(Hal Finney)

2、2011年,维基解密宣布支持比特币捐赠,社区一片欢呼。消失已久的中本聪却在论坛发贴警告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他建议阿桑奇不要接受比特币捐赠。维基解密后来淡化处理了这件事。那也是中本聪最后一次公开露面,这暗示了他对阿桑奇的不小影响力。

3、中本聪的地位比密码学货币的先行者大卫·乔姆要高,大卫乔姆是什么人,大家可以重温凯文·凯利20年前写的《失控》,在那本书中凯文·凯利对其浓彩重墨,宛如在为乔布斯一样的科技明星立传。两位天才不同的是,前者失败了,后者却汲取了前者的教训。可能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凯文·凯利对比特币持悲观态度(《技术元素,隐秘的匿名市场》),前者的失败太痛心了,凯文深爱着大卫,以致于他已经不太相信中本聪能力挽狂澜。

中本聪不像凯文那样对密码学货币领域那些失败的前辈顶礼膜拜,相反,他对“现在更多的人对90年代感兴趣”不以为然,在与一位研究者的信件交流中(不久前被研究者公布 中本聪和某研究者的信件交流(节选)),他强调比特币的独一无二,嘲弄基于“信任第三方”系统的失败(例如电子现金)。“我希望人们能够有一种区别,即人们认为“我是第一次知道我们在尝试一个无信任第三方为基础的系统”。”中本聪的自信可见一斑。

中本聪对这些失败者的反省是,Beenz、Flooz、E-cash、B-money等虚拟货币先驱尝试的失败主要是由其中心化的组织结构所造成的。这是因为一旦为虚拟货币信用背书的公司倒闭,或保管总账的中央服务器被黑客攻破,该虚拟货币即面临信用破产与内部崩溃的风险。2009年2月,中本聪在IRC频道写道:“政府擅长击溃Napster那样拥有中央控制的网络,但是Gnutella 和Tor 这样完全P2P的网络看起来依旧安枕无忧。” (《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巴比特成员合著,京东、当当已有预售)

中本聪的密码学造诣十分精湛,许多曾经被认为是冗余设计的错误,后来被证明都是正确的,比如精心挑选的Koblitz曲线,避开了美国国安局在加密标准中暗藏的后门。比如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加密的基础上,再哈希两次,足以应付量子计算机的威胁……中本聪的天才:比特币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躲开了一些密码学子弹

中本聪为上线比特币项目,精心准备了身份资料与域名。早在2008年8月18号就注册了bitcoin.org的域名,并保护性注册了bitcoin.net 。whois的信息都毫无价值地指向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家小型主机托管商。域名注册商为一家小公司anonymousspeech.com,为什么选择这家公司,因为这家公司的服务声称他能为用户的域名注册提供匿名性保证,确保不受人肉搜索,也不会遭到政府的检索。研究人员曾一度追踪到这家公司,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为中本聪使用Tor网络发送邮件,而且,目前 bitcoin.org 大概已经移交了所有权,这也是为什么移到了赫尔辛基的原因。但是 bitcoin.net 这个域名一定还在Satoshi的手里。完成域名准备工作之后,中本聪这才于2009年2月11日,在p2pfoundation.ning.com发起“比特币”这一项目。

意味深长的是,中本聪在创世区块里留下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话:“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当时正是英国的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的时刻。”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文章标题。中本聪引用这句话,既是对该区块产生时间的说明,又是对金融危机中旧有的脆弱银行系统的冷嘲,还可能是一个对其身份的烟雾弹。谁是比特币背后的黑手?人们可能误解了比特币诞生的意义,在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中本聪甚至提都没提“货币”这个词,而存在性证明,却在创世区块就已经暗示了。直到几年之后,社区开发者才意识到区块链的深远意义。时间戳服务与存在证明

中本聪行事缜密细致,与任何人交流都使用PGP加密和Tor网络。加文·安德列森(比特币基金会首席科学家)曾向记者透露,有很多人都冒充中本聪写信给他,但被他轻易识破,因为他们没有使用PGP加密。中本聪哪怕与最亲密的合作伙伴交流也使用加密,而且从不透露个人信息,加文、尼克·萨博、哈尔芬尼均对他知之甚少。中本聪把项目的领导权移交给加文,仅仅是通过邮件的简短交流。联想丝绸之路站长被FBI安排的卧底钓鱼,中本聪显然要高明得多。他甚至在白皮书和社区发言中,有意的伪造一些身份信息与个性化特征,误导一些错误的猜测。比如伪装英式拼读,格林威治时间的作息规律,日本名字,论文中“WE”的第一人称,使用生僻的科技术语,模仿密码学同仁的写作风格,反复使用‘of course’无逗号隔离,不同于惯用的方法(‘the problem of course is’);使用‘preclude’一词(仅在1.5%的密码论文中出现)……他的这些障眼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已经有无数研究者、情报人员调查过他的真实身份,候选人多达几十位,有天才数学家,有技术大牛,还可能是团队,但没有一个得到核实。分析称比特币之父中本聪或为经济学教授尼克萨博业内人士质疑中本聪或为京都大学教授望月新一


前段时间两位以色列计算机专家曝料,发现比特币黑市网站“丝绸之路”站长罗斯•威廉•乌布利希与中本聪可能存在财务往来,研究称中本聪或与丝绸之路存在财务来往 这让人对中本聪捏了一把汗,所幸的是,中本聪没有犯这么愚蠢的错误。很快有人站出来,澄清那个地址是他的,不是中本聪的。与丝绸之路财务往来账户真实拥有者现身,否认自己是中本聪 中本聪从未动用早期挖矿所得的比特币,这些币就像是雅浦岛渔民不小心遗落大海里的石币一样,永久地沉默着。对此,FBI无可奈何。他们的心情就跟高效密码学组标准现任主席Dan Brown得知比特币使用secp256k1时一样,意外中夹杂着沮丧。中情局雇员斯诺登不久前披露NSA(国安局)在椭圆曲线算法(ECC)中埋了个陷阱,他们知道不为人知的方法来弱化这条曲线。但是很遗憾,比特币让他们失望了,中本聪使用的不是NSA精心挑选的伪随机曲线,而是Koblitz曲线。中本聪怎么知道国际通用加密标准ECC中有后门,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作为顶级黑客,不能在互联网隐藏自己的身份,这本身已构成一个怀疑。

很遗憾后面补充的内容不符合知乎社区规范,我已将完整版发表于巴比特我们都是中本聪:那些孜孜以求建立密码学货币的先驱们,分享给各位。